加入我的最愛  |   設定為首頁  |   圖片上載  論壇音樂模式    非音樂模式   
 
I-See 論壇

I-See 論壇 註冊 登錄 會員 勳章中心 MSN宣傳系統 虛擬形象 音樂盒中心 隨機圖片中心 Flash 遊戲 會員相冊 新手手冊 娛樂設施 幫助 簡體中文 界面風格




 發新回覆
發新主題 發新投票
標題: 為學日益,為道日損
載入中 ...
hungrybb_hk
吹水學徒
Rank: 2



會員編號 510465
精華 0
積分 2391
帖子 1237
威望 0 點
I-See幣 12155 錢
GAME幣 100 個
MSN宣傳 0 次
性別  男
配偶 未婚
閱讀權限 60
註冊 2023-10-29
註冊天數 389
狀態 離線
  只顯示 hungrybb_hk 的帖子
發表於 2024-8-26 09:31 AM  資料  短消息  加為好友 
為學日益,為道日損

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,來文照登:



憨山大師:「舒生伯損。有志於道。請益。因示之曰。老氏有言。為學日益。為道日損。損之又損。以至於無為。學者增長知見。以當進益。殊不知知見增而我見勝。我見勝則氣益驕。氣益驕則情愈蕩。情蕩則慾熾而性昏矣。性昏而道轉遠。是故為道者。以損為益也。」



前陣子讀到憨山大師解說「為學日益,為道日損」這段文。反覆思維其中的意涵,深覺這段話正是我偏差的寫照。國中的時候我是資優生,知識增長了,心態上我相大增,盛氣凌人、沾沾自喜、自以為是,於是越走越偏。多年後,經過許多風雨,今年在閉關寫論文的時候,又增長知識了,心態上再度傲慢批判,自以為了不起,結果越走越偏,與外道相應,甚至被干擾抽福報。還好這次有佛菩薩提醒指導,才能稍稍回歸正軌。



當我讀到憨山大師這段「為學日進—知見增長—我見勝—氣益驕—情盪—慾熾—性昏矣」,反覆思惟其義。透過自己的上述兩段經歷,「為學日進—知見增長—我見勝—氣益驕」,這半段我能明白,可是後面的「氣益驕—情盪—慾熾—性昏矣—道轉遠」,則不是很能體會,結果最近發生好幾次考驗。



這個月假日忙著寫論文,平日忙著帶學生,兩邊都有挺好的進展,讓我心裡又驕傲起來。第一次考驗是前兩週,那週可能是換到家政教室上課,場地好像有原地主菩薩,感覺干擾特別多、氣場雜亂。



當週的某個晚上,朋友請我幫忙英文校稿,我轉請無緣的正緣同學幫忙,隔天早上他傳給我稿件時,我又胡思亂想了起來,心想我們沒在一起,有點可惜啊之類的。然後我就去授課了,結果不到30分鐘,我人乖乖在上班,手機居然自動把我退出修行社團的群組。還好被區長發現,馬上傳訊問我是不是手機按到,被撈了回來,真是感謝師兄姐們的協助。



反省手機自動退群前,就是我自己情盪,還沒到慾熾,就靈性昏倒了。差點讓我莫名其妙地失去修行機會。是莫名其妙嗎?八成是外道見縫插針來干擾,我自己心性偏移,讓虎視眈眈的外道有機會惡搞一翻。阿伯的話:「佛菩薩的考驗,是評估你的定力、不動心與清淨心的層次到哪裡。生活與工作,真的是修鍊的道場,每個環節,都是佛菩薩的考試。」



第二次是烏龍退群事件的隔周,一樣假日趕論文進度良好,平日上班帶活動。其中一個遊戲環節裡,有機會讓男女同學手碰手,學生們故意製造機會瞎起鬨,我也跟著起心動念,情妄動、心不淨,結果馬上被球打到。當下立馬反省警覺,小朋友男女青春期,愛胡思亂想也就算了。我跟著意動啥?



第三次是被球打的隔天,不同班級帶同一個遊戲,那個男女有機會碰到手、瞎起鬨的環節之後,我就突然被鎖喉,上課到一半突然發不出聲音。當下我才馬上反省意識到,學生們在青春期,我應該避免他們害羞尷尬、心猿意馬,而不是製造機會讓他們胡思亂想。念頭警覺反省後,聲音才又回來了。



青春期這個年紀就是知識增長,身體發育,對性好奇的階段。我自己就是在這個時期發生偏差,現在好像時空倒流一樣,回到這樣的環境,修正自己。但是對學生,也只能盡力勸導提醒。網路資訊氾濫,小朋友早熟,但這是下一代的錯嗎?網路媒體上都是成年人做的錯誤示範,年輕人有樣學樣而已。父母師長更要特別留意,別讓孩子們越走越偏。



經過這幾次考驗,漸漸明白「氣益驕則情愈蕩。情蕩則慾熾而性昏矣。性昏而道轉遠。」而且發現,這段話真是我的修偏寫照,難怪我的宿疾電麻感,都集中在下半身。這一兩個月,我反覆加強懺悔自己,黑氣釋放時,特別集中在關節處,髖骨、胯間、膝蓋、肩膀、腋下、坐骨、肋骨,各種紅腫癢不斷,唸經還會昏迷。



這幾次的考驗,我反覆用經文中的幾點,提醒自己要修正起心動念。



一、井底之蛙,才驕慢。



金剛經云:「世尊!若阿羅漢作是念『我得阿羅漢道』,即為著我人眾生壽者。」當我自以為了不起的時候,已經著相了。六祖壇經云:「汝若念至萬部,得其經意不以為勝,則與吾偕行。」見識淺薄的井底之蛙才會自以為了不起,根本不是真正厲害呀。不管是為學還是修行,當反覆練習抓到訣竅後,要保持謙遜,才能繼續進步。



二、著相為善,亦入暗。



金剛經云:「若菩薩心住於法而行布施,如人入暗,即無所見;若菩薩心不住法而行布施,如人有目,日光明照,見種種色。」不管是學業上、工作上,當我自以為做了什麼好事,沾沾自喜可以對社會有點貢獻時,一著在那個境上,靈性就入暗境。我經常著相自喜,反覆提醒自己要很留意這種習性。反省自己,到底是為了利益社會,還是為了自己的名和利。有一點點為了博得肯定與好名聲的念頭,都是著相入暗了。



三、息騙子心,破假相。



當我一而再、再而三,看到自己的著相布施,看到自己的傲慢氣驕、情盪欲熾,一開始很受不了自己。但是,當我讀到達觀法師《六祖壇經講記》:「我們的內在有一個騙子,總是把自己騙得團團轉,叫你哭你就哭,叫你笑就笑,叫你嫉妒就妒嫉,叫你排斥就排斥…這是被你的「受想行識」所騙,被你的「心」所騙。」這不就是「末那識」嗎?第七意識末那識,就是累生累世的染汙執著,它的職責就是抓一些亂七八糟的東西,要我的意念第六識胡思亂想。



所以當我的念頭又開始打妄想,覺得自己做得很好啦、別人一定會稱讚我啦,或是一些五四三的妄想時,我就提醒自己:「嘿,末那識別再騙我啦,不要再亂啦。」多做幾次之後,被妄想牽著走的時間,越來越縮短。但是,末那識的威力驚人,相當盡責,時不時還是會出現來亂。而我,只能反覆提醒自己,別再被自己的妄心給騙啦。



四、為學修行,識自心。



「為學日益」,增長知識與學問,是為了當個專家學者嗎?除了滿足自己有頭有臉的地位欲望,對自己的明心見性,有幫助嗎?修行,是為了讓自己過好日子,滿足自己的欲樂嗎?六祖壇經:「不識本心,學法無益」。認識自己,才是修行的重點目標。



「為道日損。損之又損。以至於無為。」可是,修行就可以不做事了嗎?修行就可以發懶無為嗎?不是的,是在過程中,認識自己的起心動念,訓練自己不執著。當不執著的時候,則隨緣精進。該吃飯就吃飯,該睡覺就睡覺,該做事的時候,就認真的做好每件事。不執著,但反而行有餘力,游刃有餘。



以上,是我這段日子讀經和看開示時的收獲,反覆用來提醒自己的幾個觀念。但是,事理上的明白與實際上的修行,還有很多差距,希望自己不要再昏頭啦,努力維持靈性的清醒。感謝佛菩薩,感謝阿伯,感謝師兄姐。



(分享完畢)



以下引自禪心學苑釋達觀法師《六祖壇經講記》:「『善知識!何名般若?般若者,唐言智慧也。』大家來學佛就是想要學到智慧,智慧跟知識是不一樣的,絕大部分的人學佛都是學到知識,只有極少數的人才能學到智慧。



知識是學習而來的,是透過看書、聽講而來的,如果你只是自己拼命地看佛經,以為會開啟智慧,結果可能會令你失望。問題是很多知識份子都是這樣,剛開始看時他會覺得蠻有心得的,一段時間之後,他會遇到瓶頸,他的知識越來越豐富,但是脾氣、毛病、個性……並沒有變,他的智慧沒有增長,增長的只不過是知識、偏見和傲慢。



為什麼?當你解跟行沒有並進的話,你的理解會變成一種偏見,當你的腦袋放的知識、名相越多的話,你會漸漸覺得自己了不起,就會漸漸看不起別人,看不起沒有學佛的人,看不起走道場的信徒,甚至會看不起出家人。



到底問題出在哪裡?難道他想這樣嗎?他也不想這樣,那他為什麼不知不覺會變成這樣?因為他不明白智慧不是讀來的,也不是學來的。那智慧從哪裡來?第一智慧是做來的,第二智慧是悟來的,第三智慧是從自性生起的。」(引用結束)



知識和智慧,是理論和實務的差別。文中的有緣人,自學生時代就養成多聞而傲慢的心態,長大後成為知識份子,然後學佛,結果就是「知識越來越豐富,但是脾氣、毛病、個性…並沒有變,他的智慧沒有增長,增長的只不過是知識、偏見和傲慢。」



但是,當你已為人父母、為人師長或主管之後,以度眾、以教育、以管理的角度,就比較容易看到自己的不足。把視野拉高,所需要關注的面向更多了,影響的範圍更大了,就會發現自己的帶領風格、方式,都是學問,都需要智慧。正如當了爸媽,才知道父母難為。家長、老師或主管,都是很有影響力的角色,需要的不再是學問或理論,而是在實務中,磨鍊智慧。如何學習佛法,把佛法變成教育心法,帶領其他人共同變好,則是更高一層的功課。



精舍教導我們,慈悲、歡喜、卑下。而修行中的我們,若是身為老師、父母、主管,自己更要以身作則。下屬對上層領導的所作所為,都心中有數。如同學生的心中都有對老師的評比,老師是驕傲或謙虛,教學內容、風格、為人處世,學生都看在眼裡,記在心裡。所以更是要小心謹慎,避免造業,為學生留下好榜樣。



佛菩薩要我們守規矩,但當我們犯錯的時候,佛菩薩會給機會,也會給處罰。要珍惜這些提醒,並思考自己的錯誤之處,才能由心改變。我們都是佛菩薩的孩子,佛菩薩在教育我們的時候,也會恨鐵不成鋼。尤其,當老師的影響力大,些微的偏差,都可能影響許多人,所以阿伯說過,當老師的業報很重。而修行中的老師們,佛菩薩的要求或許會更高,藉由種種事件來提醒當事人,修正行為,提升心性。



末法時期,外道無所不在,當心性略有偏差之時,很容易就引來外道干擾。小編自己更發現,當心性略有偏差,又與外道連線相應後,除了衰運連連,更會被外道趁機大量抽取福報,偏差一次,干擾一次,福報就漏一次,若心性持續偏差,更會被外道當成提款機,福報被大量掃光。但,能怨嗎?該怪誰?只能怪自己,只修有漏之福報,沒有做到無漏之功德。怪自己,心性偏差,和外道有契約或印記的連線,有魔性的貪嗔癡慢疑。反省自己應該是很多細微之處,心態有待改進,所以福報一直漏。解套之道,只有快快消外道業,用心深挖自己的洋蔥心,把腐爛的心性黑泥挖除乾淨。



小編認為,這或許,更是佛菩薩的考驗,藉由外道干擾、抽福報、種種不順,來提醒修行人,修行沒有特權。反而,修行者若知法犯法,罪加一等,罰則加重,以示懲戒。不公平嗎?或許,這是另一種愛之深,責之切。寧可現在讓我們有所警惕,而趕快導正改進,也不要失了人身,在靈界後悔莫及。



《阿伯的話—現場開示精華節錄》:「修行並不是為了遇見佛,而是為了找回原本的自性」。修行靠自己,不是求外面的佛,如果沒有用心修,求無數的佛也無益,受多次的皈依也枉然;所以,皈依,是皈依自性佛,而不是皈依他佛,『自悟自修自性功德』,啟發自心佛性,即是皈依。」



「為學日益」,求學讀書或努力工作不是為了炫耀佳績,爭名奪利,而是為了更好的服務他人,利益眾生,也成就更圓滿的自己。「為道日損,損之又損,以至於無為」。是藉由一次又一次的歷事鍊心,磨到能在萬境中,以自性作用運作,而不著相、不染著。六祖壇經云:「自性建立萬法是功,心體離念是德;不離自性是功,應用無染是德。若覓功德法身,但依此作,是真功德。」與您共勉,福慧雙修,成就無漏之功德。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!



six-7-20-tc.jpg

six-7-23-tc.jpg



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

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

南無阿彌陀佛

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

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

南無韋馱菩薩

南無伽藍菩薩

南無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摩訶薩

I-See Forum @ All rights reserved.
頂部
載入中 ...
 發新回覆
發新主題 發新投票


載入中 ...


當前時區 GMT+8, 現在時間是 2024-11-22 01:46 AM

  Powered by Discuz!  © Comsenz Inc.
Processed in 0.053141 second(s), 7 queries , Gzip enabled

清除 Cookies - 聯繫我們 - I-See 論壇 - Archiver - WAP